欢迎访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要闻 > 交流园地

《半月谈》关注福建:“路边”零工,走向“指尖”灵动

来源:《半月谈》 发布时间 : 2024-06-17 09:52

  半月谈记者:吴剑锋 李昊泽

  早晨,山村里的农家妇女拾掇一番,手机上接单摇身一变“家政服务师”;收割季节,种茶大户正在用人平台上精心挑选帮手……半月谈记者在福建走访看到,零工经济数字浪潮涌向山区,改变着数万山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不再“路边蹲活”,不用“跑腿抢工” 

  春节前夕,54岁的郑运革辞去工作,从广西回到老家福建南平。“父母年纪大了需要照顾,回到县城不好找工作。”郑运革说,过去找工作要先找关系,但久在他乡疏于人情。 

  一筹莫展之际,延平区零工市场向他伸出援手。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他在“南平零工集市”小程序上填写了个人信息。不久后,一家安保公司主动联系他,郑运革顺利应聘为保安队长。“虽然工资不算高,但是离家近,我很满足。”

  像郑运革这样的零工求职者,在南平有上万人。南平市人社局就业科科长包翔介绍,去年南平市开发了“我帮您”零工集市小程序。半月谈记者使用看到,录入技能特长、求职意向等信息,系统便会根据个人标签画像匹配岗位,并根据定位自动推荐“家附近”的工作机会。

  求职者告别“路边蹲活”,用工方也告别“跑腿抢工”。“过去每逢农忙时节,到处都缺帮手。”农业大户罗小平说,线上零工市场让他不再四处求人,还能在用工后互相给对方“打个分”,为下一次合作奠定基础。

  

  村里嵌网点,网点搭“职校” 

  “这个岗位适合残疾人做吗?工作强度怎么样?”“我们招残疾人是因人设岗,先培训,再上岗。”在线下零工市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残疾人招聘会”正在进行。 

  半月谈记者观察到,不同于互联网企业的求职平台,南平、三明等地依托社区、乡镇,布设线下就业服务点,零工市场进村进社区,将服务从求职匹配延伸到线下招聘、劳动维权等。

  设置线下网点是否有必要?包翔认为,一些中老年求职者不善用智能手机,线下提供就业指导可以覆盖盲区。走访发现,线下网点大多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在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嵌入人社服务。“社区干部一吆喝,网点立马就热闹起来。”一家企业人资部工作人员说。

  一些线下服务点结合本地社情民情,不定期举办家政、茶艺、泥瓦匠等培训,成了十里八方群众的“流动职校”。三明市人社局就业科科长陈立军说,注意到一些零工人员因缺少工具无法接单后,当地配备专业性较强、使用频率较低的劳动工具,免费提供给零工人员应急使用。

  

  “互通”之后,如何“护航” 

  南平、三明两市是福建省打造零工平台的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南平市通过平台发布零工岗位16.38万个次,成功派单6.1万人次。三明零工平台注册用工主体7850个,零工个体超4.7万个。

  零工群体的保障隐忧也不可忽视。“零工从业者在遭受意外伤害时,赔偿额可达几十万、上百万元,雇佣双方都陷入难以承受的扯皮纠纷中。”三明市就业中心主任李昌枝等人表示,零工雇佣往往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保障缺失、维权困难等问题客观存在。

  包翔告诉半月谈记者,针对零工从业者特点,南平市政府与中国人寿等公司合作,实现“按日线上投保,保单即时生效”,将保障范围向中高风险职业扩容,保障年龄上限从60周岁调整至70周岁。三明探索的模式则是,雇主在平台上下单时,按行业风险等级多支付每单4至12元保费,理赔金最高可达100万元,赔付金额与工伤保险职工伤亡一次性待遇基本一致。

  福建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负责人表示,福建将推进“山海协作”,实现省域内零工信息的互联互通与科学调剂。随着零工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健全,零工“微市场”正成为返乡就业的“暖心港”。

  

  稿件来源:半月谈2024年第10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