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赛选手在现场参加集章活动。福建日报记者 赵文娟 摄


交流对接馆现场人潮涌动。报业集团记者 陈培源 摄
科研成果有效转化需“临门一脚”
——访复旦大学人事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熊易寒
“这次博创赛,我们拿出了一系列最前沿的科技成果。”26日,在展馆内,率团前来参加第三届博创赛的复旦大学人事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熊易寒告诉记者,复旦大学此次携30个项目出征博创赛,覆盖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涵盖大赛全部七大赛道。
记者在复旦大学的展馆内看到,全柔性智能织物系统、功能介孔材料、生医工交互机器人等项目科技感十足,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现场,来自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的博士后邬宇奇带来的“奇灵造物手办”项目,让参观者十分好奇。该项目通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与人体神经系统,为老年陪伴、心理慰藉等场景提供了全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熊易寒说,为强化博士后群体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力量,复旦大学为博士后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支持,包括加强与校内部门、地方研究院各方协同,科创平台和地方政府多方赋能,加强优秀项目培育孵化,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从科研成果到转化为生产力,需要‘临门一脚’,对于很多来自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来说,博创赛很可能就是这‘临门一脚’,现场可以找到很多企业,实现精准对接。”熊易寒说,福建产业基础好,民营经济发达,下一步,希望能与福建民企加强合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福建落地。
赛场刚歇脚,招聘场里“集章忙”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赛场内,刚结束项目路演的博士后还带着比赛答辩的热乎劲儿,转身就涌进了对面的“人才招聘区”。
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的招聘展位前格外热闹,“集章兑礼”活动吸引不少人驻足。原来,他们特意设计了趣味小游戏:博士后只要挨个走访28家合作用人单位,集齐所有印章,就能兑换礼品。原本严肃的招聘咨询,成了一场充满趣味的“赛场番外”,欢声笑语间,也让人才与企业的对接多一份轻松。
“晋江山清水秀,而且烟火味特别浓”
“我24日来到晋江,刚落地就品尝了海蛎煎等本土特色小吃,味道很好。”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生贾晓宇,是创新赛组别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赛道的参赛选手。他用美食开启对晋江的印象描述。
和贾晓宇一样,首次来到晋江的青海省代表队选手冀洋,也被晋江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晋江山清水秀,而且烟火味特别浓,走在街头能感受到满满的生活气息。”冀洋说,晋江宜居宜业,良好的城市氛围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以及工作、生活的积极性。
展会现场,人气与“智气”双双拉满
赛场内,七大赛道项目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向科技前沿精准发力。赛场外,展会现场更是一场科技盛宴,人气与“智气”双双拉满。只需扫码上传照片,食品印花拉花机就能笔下生花,定制专属DIY小圆饼;不需动手,智能咖啡机就能让你喝到手冲美式……各类AI产品错落陈列,目光所及皆是科技赋能生活的鲜活图景。
“这是我们最新推出的具身智能采训推一体机,能精准复刻人的动作,拧螺丝稳准狠,分拣物料快准稳,在物流仓储、智能制造等场景都能大显身手!”科大讯飞聆动通用交付经理干锐杰说。
另一边,重庆展区前排起长队。重庆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职员刘才暄正现场演示智能咖啡机器人:“从磨豆、布粉到萃取、拉花,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话音刚落,机器人已端出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奶泡拉花细腻精巧。
稿件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