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召开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赛前新闻发布会。
第一财经记者:
我们关注到,晋江当前正大力推动“企业家+科学家”的融合创新。本次大赛汇聚了大量前沿“科学家”资源,请问晋江如何通过本次大赛,进一步推动“企业家+科学家”的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产学研合作新范式?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成员、执委会办公室主任,晋江市政府市长王明元:
晋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晋江经验”的发祥地。去年10月,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殷切嘱咐我们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今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为引领,持续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推动产业加快向新向绿向智升级,这是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重大举措,也是晋江加快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本次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晋江举办,汇聚了全国顶尖的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资源,为我们提供了推动科企融合的绝佳平台。晋江将以此为契机,重点从三方面发力,充分发挥大赛促进作用,构建具有晋江辨识度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创合作模式。
一是搭平台建桥梁,推动精准对接。我们构建了企业家库、科学家库、项目资源库“三库”联动机制,常态化举办“企业家+科学家”圆桌对话、科技赶集、企业家“走名城、访名校”等对接活动,推动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高效匹配。依托本次大赛“揭榜领题”机制,面向晋江企业征集了71项关键技术需求,61项成功揭榜,揭榜率达到85%,形成“企业出题、科学家解题、市场验效”的协同创新模式,实现“企业投入、专家攻关”的良性互动。
二是优生态强保障,推动项目落地。针对本次大赛项目,晋江出台了《“以赛促引”若干措施》,将为落地晋江的项目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启动补助、最长2年的免租孵化空间,并设立规模5000万元的“人才创新创业融资专项贷款”,对项目贷款给予连续三年LPR利率50%的贴息支持,助力项目快速产业化。此外,依托全市300亿元产业基金集群和园区标准化建设打造的10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产业空间,构建“资金+空间+金融”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并通过“一对一”服务专员机制,为项目提供从注册登记、人才认定到政策兑现的全流程保障,确保优秀成果在晋江“落得下、长得快、发展好”。
三是建机制促长效,推动持续合作。扩大人才科创飞地辐射效能,构建“异地孵化+本土产业化”协同体系,推动博士后项目实现“研发在飞地、转化在晋江”;同步推进“科技副总”机制,引导高校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深入企业一线担任技术高管,开展创新管理、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让人才资源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持续深化与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借助8000亿元工业底盘为博士后项目匹配应用场景与产业化通道,加速科技成果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转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将大赛的短期效应转化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长期动能,努力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人才引进与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在这里,我们诚挚欢迎全球博士后人才来到晋江、选择晋江、扎根晋江,与我们一起双向奔赴、逐梦圆梦,让更多创新成果在这片热土上开花结果,共同谱写“企业家+科学家”携手创新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