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要闻 > 交流园地

中国劳动保障报丨宁德:2000人“银发服务队”敲门入户暖夕阳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宁德人社 发布时间 : 2025-07-22 11:38

  2000人“银发服务队”敲门入户暖夕阳 

  ——福建宁德创新“1+9+N”服务体系破解资格认证“最后一米”难题 

  

  “阿嬷,看下手机,眨个眼睛,张开嘴巴……”6月的一个清晨,福建省宁德市管阳镇溪头村外马自然村的竹篱笆外,村协理员蹲在台阶上,举着手机耐心引导百岁老人李婆婆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资格人脸识别认证。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这几年的认证,都是你们翻山越岭来家里帮忙,真是贴心呀!” 

  今年以来,宁德市人社部门在以往“适老化”服务基础上,创新开展“暖心居保 上门助老”专项行动,以“1+9+N”服务模式、“一人一档”精准台账、“服务+宣传”融合机制,将养老保险服务送到2337个建制村(居)的“最后一米”,让6.2万人次老年群体真切触摸到民生温度。 

  

  精心筹划  构建“三级联动”服务蓝图 

  

  “我们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养老保险不仅是‘钱袋子’工程,更是‘心窝子’工程。”宁德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筹备初期,该局便锚定“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目标,针对老年群体“政策知晓不足、线上操作不会、线下办事不便”三大痛点,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暖心居保 上门助老”行动方案》,创新构建“1+9+N”服务体系,即1个市级专班统筹调度,9支县级服务队精准发力,N个镇村级服务点延伸触角,划定“资格认证、信息变更、政策宣讲”3项核心服务清单,明确“年内服务6.68万特殊老年人、村居覆盖率100%”等三大目标。 

  在古田县,“晨巡晚议”基层治理制度与“暖心居保”服务深度融合:清晨,包村干部分组走访独居老人,记录资格认证等需求;傍晚,村两委召开“板凳会”,现场解决服务难题,形成“需求摸排—政策宣讲—问题解决”闭环。“过去我们办业务要走3公里山路,现在干部带着设备上门,政策讲得明明白白。”古田县大桥镇村民张爷爷竖起大拇指。 

  在宁德市,“市级统筹、县区联动、镇村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高效运转:宁德市人社局每月调度通报进度,动态掌握9个县(市、区)服务进展;县区细化举措,如寿宁县将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镇村一线分片包干,2000余名居保业务专员、镇村协理员、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组成“银发服务队”,穿上统一制服,带着“暖心服务卡”走村入户。 

  

  织密网络  “一人一档”精准覆盖 

  

  “李奶奶,您这个月养老金到账了吗?”周宁县狮城镇社区网格员带着移动终端,敲开82岁独居老人李淑珍的家门。老人接过服务卡,指着上面的“预约专线”说:“上次认证就是打这个电话,你们第二天就上门来了。” 

  为确保服务无死角,宁德市人社局创新“大数据筛查+社区走访+网格联动”摸排模式:一方面,通过医保、民政等部门数据交叉比对,锁定80岁以上高龄、病残、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另一方面,组织“银发服务队”开展“敲门行动”,重点走进边远山区、边岛地区及敬老院等特殊场所。 

  在精准摸排基础上,全市建立“一人一档”服务台账,详细记录老人年龄、健康状况、服务需求及上门时间等信息,动态更新维护。“目前,我们已为6.69万名特殊老人建立档案,2337个建制村(居)实现100%覆盖,服务触角延伸至全市每一个角落。”宁德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主任林樱介绍。 

  

  直达末梢  从“能办”向“好办”升级 

  

  近日,在宁德市一家精神疗养院,65岁的陈大妈在服务队和医护人员帮助下,通过“拍照+签字”完成认证。针对失能、半失能等特殊群体,宁德市突破“掌上办”限制,推出“拍照+签字”现场认证模式,让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升级。 

  服务场景的创新,离不开技术赋能与机制优化。福鼎市构建市、乡镇、村(居)三级“暖心居保”助老网络,288条村(居)服务热线24小时在线,“预约服务+一对一代办”让偏远海岛老人也能享受便捷服务。点头镇孤寡老人王阿公今年因腿病卧床,镇服务队上门,仅2分钟就为他进行了认证:“我之前都找村里年轻人帮助从手机上认证,现在腿脚不便,工作人员送服务上门,太省心了!” 

  服务内容也从单一认证拓展到“全链条”服务。上门过程中,服务队同步办理信息变更、待遇申领等业务,普及养老金调整、丧葬补助金等政策,实现“入户服务一个对象,出门全家知晓政策”。截至6月底,宁德市累计开展上门服务6.2万人次,解决业务诉求2000余件,为53.41万待遇对象发放养老金6.15亿元。 

  

  部门协同  长效服务守细节 

  

  为推动服务从“办业务”向“解难题”延伸,宁德市人社局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联动民政、残联、卫健等部门及金融机构,帮助高龄失能群体享受残疾人补贴、康复护理等专项福利。福安市级服务队到穆阳镇东旭社区上门时,发现居民王秀琴还未办理社保卡,立即协调银行开通绿色通道,当天即为其办理了社保卡。 

  长效守护更体现在细节中。宁德市推行“待遇领取提醒”服务,提前通过电话、短信告知认证时间;建立“不定期回访”机制,跟踪老人待遇领取情况,动态更新服务需求。“区人社部门提醒资格认证的电话和短信我都收到了,再也不用担心错过认证了。”蕉城区芦坪社区83岁王爷爷说。 

  从“银发服务队”翻山越岭的身影,到“一人一档”台账里的暖心记录;从“拍照+签字”的认证创新,到“微心愿”里的民生温度,宁德市“暖心居保 上门助老”活动正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正如宁德市人社局局长金斌华所说:“养老保险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我们将持续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流程,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自家门前,感受到政策的暖意与社会的温情。” 

  暮色中的宁德山村,炊烟袅袅。李婆婆坐在门槛上,看着协理员收拾设备,嘴里念叨着:“你们下次什么时候来呢?”答案藏在2000余名“银发服务队”成员的脚步里,藏在宁德人社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里——他们正用最质朴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夕阳红”。 

  

  (中国劳动保障报、宁德人社) 

  

附件下载: